你的位置:天顺 > 最新动态 > 淮海战役,他功劳不在粟裕之下,指挥540万支民工运9亿斤粮食
淮海战役,他功劳不在粟裕之下,指挥540万支民工运9亿斤粮食
发布日期:2024-06-15 15:45    点击次数:210

“淮海战役的胜利,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。”陈毅的这句评价,是淮海战役最真实的写照。

而淮海战役能胜利,除了有粟裕的英明指挥外,还和一个人息息相关。

谁能在淮海战役和粟裕比肩?这个人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了什么?

打破国民党的基本盘

1948年,国内形势对我军越来越有利。在下半年的时候,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。

和我军相比,国民党面对越来越不利的情况,开始在各地区展开重点防御。虽然此时国内形势对我军有利,但国民党并不认为自己会失败。

在国民党看来,我军在短时间内解放长江以北地区是不可能的。有长江天险傍身,蒋介石并不害怕南京会被突破。

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,依旧要比我党多。蒋介石还是认为,我党依然只是只能打游击的部队。

然而让蒋介石想不到的是,我党已经拥有数百万正规军,已经可以从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了。

而我军的攻坚能力,也在一次次战役中磨砺了出来。在西柏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,也确定了要在五年左右打倒国民党的任务。

但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,国民党别说坚持五年,他们在一年之内,就已经被我军基本消灭。

当然,在1948年的西柏坡会议上,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结果。会议结束后,华野就对山东最后一个重镇济南发动了进攻。

国民党内部人心不齐,就证明他们很容易被我军各个击破。在我军围攻济南的时候,蒋介石多次命令其他兵团支援济南,然而他们都没有动作。

尽管王耀武在济南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,但在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,最终济南还是被我军攻破。

济南告破之后,粟裕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下一场战役。这场战役的主要目标,是为了歼灭黄百韬兵团,为夺取徐州做准备。

在粟裕的原本计划中,淮海战役应该是一场乘胜追击的战役。所涉及到的地区和兵力,也比真实的淮海战役要少。

按照粟裕原本的计划,淮海战役并不是一场大规模的战役。但随着中野四个主力纵队的入场,我军却发现现在的国民党军队,已经不再是那样难打了。

中野只用了极小的代价,就顺利占领了郑州和开封。这样军委认为,我军可以大胆一点,扩大一下战役的规模。

虽然在当时看来,我军的兵力是比不上国民党军队的。但国民党军队由于接连吃了几个败仗,战斗力还有多少就是个谜了。

这场由中野牵制,华野主攻的战役,也就变成了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一场大战。这场战役,被毛主席交给了陈邓指挥。

这场历时两个月的战役,对我军的后勤也是一场极大的考验。在我军尚未建立完善的后勤机制的时候,每一场战役对后勤都是考验。

据统计,淮海战役的后勤部队,可以达到正规参战部队的九倍。也就是说有60万的正规军,就有五百四十万的后勤部队。

后勤指挥官——刘瑞龙

这么多的后勤部队,要指挥得当不比前线作战简单。而在淮海战役中,负责指挥后勤部队的,就是华野后勤司令员兼政委刘瑞龙。

1910年出生的刘瑞龙,初次了解进步思想,是在南通师范读书的时候。那是1924年,学生运动最蓬勃的时候。

1927年大革命失败,刘瑞龙不忿于国民党的所作所为,毅然投身于我党的革命事业。刘瑞龙的这个决定,让很多人都不理解。

在当时的人们看来,刘瑞龙在小学当老师,这是一份让许多人都要羡慕的工作。刘瑞龙只要一直走下去,他的生活一定差不了。

毕竟在那个时候,知识分子还是少数。在大多数农民眼里,小学老师就是一份很好的工作,刘瑞龙辞职闹革命,在他们看来就是在瞎胡闹。

即便不被众人认同,刘瑞龙还是义无反顾辞了职,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中。

对于刘瑞龙来说,1924年的学生进步运动,已经在他心里留下了星星之火。在这个大革命即将失败的时候,需要有人将星火传递下去。

1930年的我党,和1927年相比已经壮大不少。1930年的时候,在我党的安排下,刘瑞龙参与领导了苏北农民起义。

蒋介石作为独裁者,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。所以对待我党,蒋介石就只有一个目的,那就是全部消灭。

苏北农民武装起义之后,红军成立了第十四军。然而很快,这次起义遭到了蒋介石的残酷镇压。

这次起义失败之后,刘瑞龙辗转来到了上海。在之后的几年里,刘瑞龙更多的是做政府工作。

1933年,刘瑞龙担任川陕省委宣传部长。这个时候的他来到了川陕根据地,负责宣传和巩固根据地。

可以说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这段时间里,刘瑞龙一直负责政工工作。在建设根据地上,刘瑞龙提出了许多优秀的建议。

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的后期,我党的根据地逐渐扩大。刘瑞龙提出了改造旧政权,建立新政权的目标。

对于我党领导下的政权,刘瑞龙提出减租减息等方案。也正是刘瑞龙的种种方案,我党领导下的抗日团体才会不断壮大。

对于旧政府和国民党各种各样的税目和厘金,刘瑞龙也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裁撤。他还积极普及小学教育,在农村开展社会文化教育。

可以说,刘瑞龙在政治、经济和宣传上,都为我党做了很大的贡献。解放战争来时,刘瑞龙就担任华中分局民运部部长、三野后勤司令员等职位。

在淮海战役开始前近两个月,刘瑞龙就开始准备淮海战役的后勤物资了。

老话说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,战争中后勤补给的准备,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。尤其是当小战役换成大战役的时候,就更考验刘瑞龙了。

按照粟裕原本的计划,刘瑞龙需要准备的物资并不算多。但随着计划的改变,后勤的压力也陡然增大。

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

得知淮海战役规模扩大之后,刘瑞龙并没有慌乱。他召集周边各军区的后勤人员,先和他们开了个会。

这个会议上,刘瑞龙让各个军区分别出人,去各地建立支前委员会。建立支前委员会的目的,就是要在周边这么多省市之中,筹集到足够多的军粮。

除此之外,刘瑞龙还派了许多宣传人员,在周边省份大肆宣传。而这个目的,则是为了动员老百姓支前的积极性。

毕竟动辄几十万的军队,需要的后勤物资是巨大的。只有调动起老百姓的积极性,后勤工作才能更好地展开。

有了我党的积极宣传,数以万计的普通老百姓走出家门,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增添一份自己的力量。

短短一个月的时间,刘瑞龙就已经集结了百万民工大军。他将这些民工统一组织起来,随时准备为前线运送物资。

除了这些支援前线的民工,还有更多的人在家里随时待命。一旦前线人手不够了,这些待命的民工可以随时补上缺口。

当时我军运送物资的军车不够,各家各户纷纷贡献出了自己家的车。家里有牛车、驴车的拉出牛车、驴车,没有的就推着自己家的小推车。

而除了这些能上战场的民工之外,还有更多的老弱妇孺无法上战场。但他们并不气馁,因为在家里,他们也能为战场做贡献。

因为当时打仗的时候是冬天,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。所以这些妇女们主动请缨,肩负起了为战士们缝棉袄的任务。

除了负责缝制棉衣的妇女,还有人帮助军队碾米、磨面,甚至是战士们的鞋帽军装、衬衣袜子都有人帮忙缝制。

就是在这种全民备战的情况下,我军才有信心发动了淮海战役。

在淮海战役中,刘瑞龙一边指挥后备兵团保持道路畅通,一边指挥民工运输物资。

在淮海战役开始之前,军委专门给刘瑞龙下达任务:后勤方面科学调度,依托群众,准备好一百多万人三到五个月的后勤保障。

刘瑞龙除了要筹集粮草、装备、武器,子弹和药品这些东西,也都需要他费心筹备。

在这种大规模作战中,药品更是紧急稀缺的资源。想要筹集到足够的药品,就更需要周边的省份密切配合了。

在刘瑞龙的调度下,民工们将小推车推到前线。在后备兵团的帮助下,开辟出了一条条后勤补给路线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后勤部队也历经了千难万险。因为需要的物资十分庞大,只能从每家每户中筹粮。

但这样筹集起来的粮食非常散,还需要有人专门将粮食汇聚起来运往前线。送到前线之后,还得把东西送到战场上。

因为运力不足,很多东西都是老百姓用扁担或者肩膀扛到阵地上的。百万民工,靠着自己的双脚和肩膀,为淮海战役扛起了胜利的旗帜。

而刘瑞龙不仅要调度各方,还要保证后勤的稳定。相比粟裕等人,刘瑞龙确实没有在战场上有贡献。

但刘瑞龙对淮海战役胜利的贡献,却不比任何一个人小。正是因为有刘瑞龙组织的百万民工,才构架起了淮海战役胜利的桥梁。



相关资讯